经历了概念的讨论,前期试用过程中的亦步亦趋,国内各技术社区和媒体对云计算的持续关注,以及软件和互联网公司在其上的投入,云计算基本进入实践阶段。现在如果哪家稍微有些规模的公司没有云计算相关的服务或者产品,也基本上会被行业人士认为不合潮流。新浪有Sina App Engine,阿里巴巴有阿里云,盛大网络有盛大云,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公司百度,也在3月23日的百度开发者大会上宣布了自己的百度云战略。比较务实的是,百度云不仅通过百度云应用开发大赛、百度开发者中心对其战略提供支持,还在全国软件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进行了技术巡展活动,邀请当地的开发者和百度的技术负责人一起探讨百度云的落地实践。
InfoQ作为百度开发者大会的主要协办单位之一,全程参与了各站的活动,并通过和当地技术人员的沟通,对百度技术负责人的访谈,深入了解到百度云诞生的背景、对应用开发者的支持,当前最新的技术趋势、应用经验,以及百度自己对互联网变革的理解等。在今天进行的百度开发者大会武汉站活动间隙,我们也对其做一下简单总结。
百度云诞生的背景
百度的创始人李彦宏在最近的一次活动演讲中,提到“搜索看上去非常简单,但是只靠一台计算机是无法完成的,所以搜索天生就是云计算。”换句话说,搜索引擎本身就是联接云端,是最普遍的互联网应用。用户在框中输入关键词取得搜索结果的过程,有赖于大规模数据存储、计算技术。海量信息的存储、检索、呈现,都是在搜索引擎后台的“云”上完成的。在大会上,百度技术委员会理事长陈尚义做了这样一番描述,“百度每天响应来自138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亿次搜索请求,平均每个中国网民每天使用7次百度,目前,百度以已经收录超过2000亿个网页,相当于1800多个中国国家图书馆。因此可以说百度每分每秒都在响应超大规模并发访问。除此之外,我们看到当前互联数据从文本为主,已经开始逐步过渡到以多媒体为主,同时互联用户大幅增长,使得百度已拥有100PB~1000PB的数据总量。而且,这些数据结构化与非结构化并存,系统数据对数据一致性要求强弱程度不同,用户对数据的访问行为存在不确定性,即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对某些信息进行突发式访问等。这些特点使得百度要应对复杂的存储要求。”
此外,陈尚义还提到百度在云计算方面的一些技术优势,比如 “依访问模式定制硬件、提升单机性能、与CDN系统实现更优结合”等,这其实是实现了硬件配置的“随需而变”。据悉,百度的分布式系统规模已达单集群十万台,人均运维管理服务器超过4000台。
以强大基础架构支持应用开发者
从搜索起步,百度在不断衍生开发各类产品的过程中,也逐渐搭建起业界比较先进、性能也很强大的云基础架构。这样的基础架构也是百度核心技术优势所在。百度的基础架构投入大量研发力量,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采用最新的软硬件技术,实现了大规模数据存储、大规模计算,以及实时存储与计算。同时,在安全防范方面采用了先进的技术,以应付各种各样的大规模攻击。在这个基础架构上,百度支撑起了超过70款百度产品(正式上线产品)的开发、调试、运行、维护工作。
正如陈尚义在其演讲中所总结,“百度要将自身的基础架构能力开放给开发者,供开发者免费在其上开发、调试、运营各类应用。”这一点对于要在百度开发者中心做应用的同学来说,应该说是一个绝对利好消息,这从侧面也显示了百度这家传统的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在技术上愈加开放。